第(2/3)页 努尔哈赤正式以“七大恨”告天, 向明朝宣战的时候。 更不由得令人心生“沧海桑田”之感。 没有人在那个时候知道,短短三十年以后。 1644年,艾萨克·牛顿出生的下一年。 “中国清军入北京。” ———— 回顾历史就到此结束吧——在这样回想下去,这本小说就变成一本“历史随想录”了。 作者说了这么多,想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: 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。 ———— 这个世界,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。 是何等的广大! 又是何等的渺小! ———— 世界是何其的渺小! 小到每一个人,每一件事儿,每一个信息都被连在了一起! 就好像我们现在所说的1643年。 整个地球,就这样,被一个简单的数字联系在了一起。 1643。 当你说到1643的时候。 整个世界都在1643年。 无论是艾萨克牛顿的出生, 还是查理一世将被推上断头台。 还是即将到来的清军入关。 都发生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年份。 ———— 可是,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广大! 容得下截然不同的历史,文化,语言和生存方式。 大到,如果我们不说到1643年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,和“清军入关”,仿佛发生在两个不相干的世界似的。 ———— 世界就这样被联系在了一起。 无论文明间彼此联系还是割裂。 多么残忍! 多么冷酷! 多么无情! 但是,又多么的“正义”。 ———— 我们上一章还说到“时间和空间”,这种类似“物理”的知识。 而我们现在却又说到了“17世纪的英国与中国”。 跨度不大吗? 不大。 因为,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广大的地球上啊! 正如同这首诗所写的一样! ———— “Every one is united,“ “No one is an island,“ “entire or itself,“ “so never ask for whom the bell tolls“ “It tolls for thee.“ ——John Donne(1572-1631)《For whon the bell tolls》(有改动) ———— 这首诗后来被化用为海明威的一篇小说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