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导数,你们应该学过吧?” 龙裔首先问了一嘴。 艾伦在心里咧嘴一笑。 他不仅学过,还学的不错呢——可惜已经忘了。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一,圆锥曲线与导数。 通常情况下,这是中国新课标卷的数学压轴题。 两道题共占40分, 而新课标高考总分750分。 这四十分看起来并不多。 不过,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,区区40分,就是985和211的区别。 ———— 真可惜。 明明曾经非常努力的学习过“导数”的知识。 不过长期不用, 艾伦·阿普比还是把这些知识还给了“数学老师”。 仅仅留下了一点“导数的几何意义”,“导数函数解析”的有关知识。 恐怕也不剩下多少了吧。 ———— 不过,或许会出人意料的是: 导数理论早在400年前就已经被创立。 通常认为,起重要作用的,牛顿-莱布尼茨公式在历史上于1677年被提出。 ———— 1677年,是个什么样的时间呢? 首先,它属于17世纪中晚期。 提到这段时期,我们就不能不说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大事。 1640年,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: 1642年,爆发英国内战。 1645年,克伦威尔组建“新模范军”。 而短短四年之后, 1649年,英国国王查理一世,被推上断头台。 他成为欧洲历史上首位被公开处死的皇帝。 1653年,克伦威尔自称“护国公”,建立军事独裁制。 后边的事情就比较有名了。 1688年,英国爆发“光荣革命”宫廷政变。 1689年,《权力法案》被签订。 (突然想起,很久以前,历史老师反复和我们强调《权力法案》的“权力”该怎么写) ———— 短短的几十年,英国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。 不由得让人产生沧桑变幻之感。 1640年-1689年,共计五十年。半个世纪。 如果一个人在1640年出生,那么1689年,其实他也才49岁。 时间看似很慢,其实也很快。 这一切,他都能够看在眼里。 不过一代人的时间。 ———— 1643年,艾萨克·牛顿出生。 ———— 多么有趣呀。 17世纪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。 当你想到“艾萨克·牛顿”和“克伦威尔”生活在同一个动荡的年代的时候。 简直让人“潸然泪下”。 如果你想到“1648年”正是“三十年战争”结束的时候,就更是这样了。 ———— 而当你回想起, 1618年4月13日,在遥远的东方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