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一章 识破!-《三国:家父曹孟德》
第(2/3)页
陈宫却已经看出了曹彰的心思,马上继续说道:“公子,温侯是听了小姐的劝说,才打算投降司空,而且这婚事也是征求了小姐的意见才提出。公子若是一味拒绝,岂不是伤了小姐的心,也等于是拂了温侯的面子,这恐怕不是明智之举吧!”
“公子是明白人,应该知道个人情感和天下大事,孰轻孰重,还请公子慎重考虑这门亲事,是不是真的坚持要拒绝?”
曹彰听了陈宫这句话,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,他已经听出了陈宫这句话背后的意思,那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了。
吕布已经绝对投降,你拒绝他的提亲,就等于是打吕布的脸,那投降的事可能就又要有变化了。
不管现在吕布到底打着什么目的,但毕竟还是接受了投降,如果因为自己拒绝婚事,导致双方再次反目,这个责任实在太大,曹彰承受不起。
想到这里,曹彰的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,知道不能再继续推辞了。
“陈军师说得对,温侯如此有诚意,小姐又垂青于我,我要是再继续推让,那就是太不解风月,也不懂人情世故,不识抬举了!那在下就先拜谢公台兄这个大媒人,请你回复温侯,就说婚事我是没有意见。”
说到这里,曹彰的话锋一转,继续说道:“只不过婚姻大事,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在下的意思,把温侯的降书和提亲一事,一并汇报给我父亲,请我父亲来定夺,再回复温侯,才算郑重,不知公台兄以为如何?”
陈宫听曹彰说要汇报曹操,等曹操来决定,并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,当即点头回应道:“公子的想法合情合理,在下自然是没有意见。那我就先回城回禀温侯,静候司空和公子的回应。”
“有劳公台兄了,来人,送陈军师回去。”曹彰向陈宫道了谢,随后安排部下送陈宫出去。
陈宫向外走着,心里却是暗自得意:看来曹彰还是稚嫩,遇到这种问题,就不敢自己做主,只能去请示曹操。
曹操惦记徐州可不是一天两天了,现在可以得到整个徐州,还得到吕布和麾下数万兵马,一起对付二袁,这种诱惑,他又怎么可能拒绝?
至于婚事,曹操自己就是个好色成性的家伙,又怎么会阻拦儿子多娶一个夫人,何况这桩婚事背后还有着深远的意义,从长远来看,曹操绝对不会拒绝。
如果曹操真的接受了投降和婚事,我就可以找机会邀请他亲自到下邳来受降,并且参加曹彰的婚礼,那可就不是拿下曹彰要挟曹操,而是可以直接将曹氏父亲全部拿下的大好局面了。
陈宫越想越得意,嘴角忍不住微微上翘,露出了一丝微笑,脚下的脚步也加快,快速地向着下邳城返回,去向吕布汇报。
曹彰的中军大帐内,徐庶看着曹彰沉吟了许久,犹豫着要不要去劝说他。
吕布的投降显得太过轻松容易,而且还又捆绑着一场政治婚姻,就更让徐庶隐隐地觉得不妥,但到底哪里有问题,他又说不清楚,所以才不敢轻易开口。
徐庶没有主动说话,曹彰却看着他主动开了口:“元直,关于吕布的主动投降以及他安排陈宫来提亲,你是不是有话想跟我说?”
徐庶见曹彰主动询问,赶忙说道:“公子,在下的确是隐隐地觉得有问题,但又有些说不准,所以才迟疑不决,未敢轻易谏言,影响您的判断。”
“你是不是也觉得吕布昨天还和我们刀兵相见,而且损失惨重,以他的脾气性格,怎么可能忍得了这口恶气,只凭吕玲绮的几句劝说,就直接放弃抵抗,选择投降,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?”曹彰见徐庶不敢说索性直接抛出了自己的疑惑。
无论是历史的记载还是《三国演义》,吕布都属于有勇无谋,刚愎自用,且非常自私的性格,虽然有些贪小便宜,但并不是一个识大体的人。
何况他可是说过“大丈夫生居天地间,岂能郁郁久居人下!”这样的话,就更注定他不会轻易屈服于人。
杀死董卓之后,他辗转各处,投奔过袁绍、刘备、和袁术走得亲近,但都只是寄人篱下,却再没有投降做部下的打算,这也说明了他骨子里已经不甘心再为人臣下。
更重要的是,陈宫更是一个宁死不屈,不肯再次为曹操效力的人设,即使吕布出现摇摆,他也应该是力主吕布坚持作战才对,怎么可能主动帮吕布写降书?还建议吕布和曹彰结亲,这感觉上就更加不合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