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让人找了一块湿巾,仔细的李白擦拭面容,同时有些抱怨的说道:“怎么又喝那么多酒。” 李白靠在车背上,轻轻睁开眼睛,轻声道:“这不是要入京了吗,开怀难抑。” 李昕摇摇头,说道:“此次如今,一定要多谢元丹丘,是他通过福昌长公主,传话了太子,然后又找了贺相,才让陛下默许的。” “无妨,能回京就好。”李白的目光落在车帘之外,轻声道:“扬州城这些年越发的繁盛了。” “扬州本就是天下海运之根,又为海军卫本部所在,海外诸夷从扬州,逆漕运而至洛阳,自然繁华至极。”李昕一句话说的有些得意。 大唐海军击大海四方,无人匹敌。 大唐骑兵纵横西域,便是大食人,也从来没有一次在大唐骑兵队手上讨得好处。 更别说,还有翰林院的人,已经到了北极探险,诸般神奇瑰丽的消息,不停的传入长安。 大唐天下已经是极盛。 李白看着李昕,低声问道:“伯父如今在青州可还好?” 李邕,青州刺史。 青州古名北海,所以人们常以李北海称呼李邕。 李白那一句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升九万里”,就是写给李邕的。 本身两家都出自陇西李氏,李白一首诗后,更是直接成了叔侄。 “还好。”李昕点点头,说道:“有消息,阿耶这两年就会调往洛阳,任洛州长史,甚至可能以洛州长史同中书门下三品。” “伯父要做宰相了。”李白忍不住的抬头,满脸欣喜。 “只是在洛州而已。”李昕有些笑笑,道:“这些年洛州越发的繁盛,所以洛州长史也越发重要。” “这是好事。”李白哈哈大笑了起来。 李邕和他一样,同样是倾向于改革的改革派,日后在长安,就越发的有支持了。 李白同时笑着看向李昕道:“伯父的勋和散官都要提了吧,三郎,恭喜你了,终于要入仕了。” “是!”李昕笑着点头,在李白面前,他也不故作姿态,叹声道:“这些年,科举三年一次,万轲争流,千军独木,是何等艰难。” “不错。”李白点点头,他当年也是科举入仕的,不过幸运的是,他科举的时候,正好圣人当政末期,圣人特意提他为探花,然后才能顺利转任太子崇文馆学士,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。 也是因为他是探花,李白虽然被贬为金陵县令,但金陵县令是从六品上的官职。 李白这一调回长安,起码他的官职要升一等。 最低都是从五品上。 李昕是李邕的三子,家里的兄长都有荫封,轮到他了,却什么都没有了。 虽然门第不错,但依旧需要参加科举。 可科举就难了。 早年一年一次科举,机会还不小,三年一次,寒门子弟的机会就多了许多,相对的,世家和官门子弟的机会就会少上许多。 李昕转口问道:“对了,叔父在潭州任刺史,是不是任期快要结束了。” 李白点头,李昕说的是他的叔父李言冰,他们一家出身西域碎叶城,原本是隋末乱世的时候,迁移过去的。 后来圣人奉高宗皇帝之命,灭国西突厥,绞杀大食,之后又率兵反攻长安,攻破洛阳,重复大唐神器。 李白的叔父李言兵,也是大军的一员。 多年以来,累功而成潭州刺史。 “叔父应该没那么快调回长安。”李白摇头,说道:“说不定要去广州任职……” 李白的话音还未落下,外面的马车停下,护卫的声音传来:“少郎,到别苑了。” …… 李白从马车上下来,看着眼前豪奢的别苑,惊讶的看向李昕道:“怎么来了周天苑?” 周天苑是圣人当年南巡的时候,居住的地方。 圣人虽然也常南巡,但和杨广南巡不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