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汤士弘-《复明反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汤士弘道:“很意外,真的很意外。不管汉人还是满人都不追求发展,不研究科学。少有你这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来我店里买东西,大多顾客都是西方的洋人。”

    李翔知他说的是事实,却也不知怎么回答。中国千年的发展,东方的文化都要领先于世界,直到明朝末年,才让西方后来居上。西方来的传教士也因此不远万里传教。

    明朝礼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在与以汤若望为首的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,察觉出东方文化已经落后,不顾世人冷眼,加入天主教虚心的学习西方文化,并且将汤若望推荐给崇祯皇帝。

    孔子有句名言,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    虽说当时有许多死读书的腐儒,排斥西方文化,但真正有远见的文臣大儒,却懂得吸取他人的长处,充实自己。

    汤若望受到了崇祯皇帝的礼遇,被委以重任,协助徐光启、李天经编成《崇祯历书》。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,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、制造、保管、运输、演放以及火药配制、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。

    明朝不断的吸取着西方的先进文化,改良自己的枪炮,焦勗作为汤若望的学生,更是编写了《火攻挈要》和《火攻秘要》,是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,东方虽然处于落后阶段,但差距并不大,只要谦虚一些,还是能够追赶上的。

    只可惜当时明朝内忧外患,不久李自成这个反贼攻破了北京,明朝灭亡。接着清兵南下,固步自封,让中国的科技开了倒车,彻底毁了跟上西方,甚至超越的机会。

    李翔暗叹口气,避开这个话题不谈,随口道:“你奇怪,我也奇怪。如果是洋人开这间小店,到是正常,你看起来应该是个汉人,怎么也会西方科学?”

    汤士弘似乎想到了什么伤心事,先沉默了片刻才道:“说来话长,唉,我这是心痛啊。我父亲姓潘,是神父汤若望的仆人,先皇念汤若望年老无子,将我过继给汤若望做义孙。我自幼跟随干爷爷学习科学,三年前干爷爷病故,我孤身来京城想将他的一身所学在这里推广,了却他万里东来的愿望。谁料处处碰壁,心灰意冷,只能在此地开家小店,连生计都难以维持,还是依靠变卖干爷爷留下的文物,才能维持至今。”

    李翔能够体会汤士弘心中的苦处,安慰道:“放心吧,先进的学说能够促进社会进步,固步自封,只会导致落后,终有一日,科学会在世界发扬光大。”他心中加了一句:“唯有灭清,建立一个新得时代,打破传统的观念,才能真正的让中国总体进步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