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六章 异同,揣摩-《最才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想了想,回忆起上次在成都参加院试时的情形,那次考试自己可是拿了头名的。四川今年的会试包应霞一共出了两道八股文题,一题是《不患》,选自《论语》;一题是《不见而章》,选自《中庸》。

    当时吴节也没考虑过包大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字,为了保险,索xìng抄了钱谦益的两篇范文上去。牛打杀鸡,一举夺魁。

    钱牧斋乃是明末文坛领袖,与吴伟业、龚鼎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,霍式耙、顾关武、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。他的文章气象宏大,是明清古人承上启下的关键xìng人物,被人称之为“当代文章伯”。

    究其风格而言,虽然还带着浓重的明文特sè,可依稀已经能够找到一些清朝古文的影子。

    估计就是因为清文的韵味对明朝人来说,是如此的新鲜,这才入了包大人的眼,被点了案首。

    “恩,看来,抄明人的文章是不成的。要想在这个普通的题目里写出特sè来,还真得从清文里去寻。”

    吴节想通这个关节,醒悟过来。

    好在他手头正好有一篇得用的丈章,正是一个叫胡任典的所作的同名文章,靠这这篇文章,他拿到了乡试头名解元。

    胡任典这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,是康熙年的翰林院编修。清朝的翰林院就是个养老机构,他在里面窝了一辈子,也没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。可这人的学问却是非常好的,又是个考试高手。

    康熙二十年乡试拿了第一,康熙三十三年会试时又拿了一甲第一名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。

    这还不算什么,他所参加的乡试考场设在南京,南京可是个出人才的地方,能够在那里杀将出来,可见他的厉害。

    这家伙每次考试都必拿第一,简直就是个考试机器。加上他又是清朝人,不抄他的文章,对不起祖国,对不起人民,对不起穿越者的先知先觉。

    想通这一点,吴节立即就想动笔。可想了想,乡试事关重大,对自己也非常重要,还是慎重一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