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官恭送-《仙魔大红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黎清接过水囊灌了口,又洗了洗脸上的鞋印,随后,一脚踩碎了地上呻吟的,那个黑心商人的头颅。

    啪嗒!

    灰白浓稠的酱子带着激射出的血,扑了几个官兵的满头满脸。

    别的官兵吓得大跳,连忙擦拭身上的恶心物什,那个被称作老七的,反而抹了一点灰白浓浆,轻轻的放进嘴里吮吸。

    他低声道:“走吧六哥,擅自杀人,这个县守做不成咧。咱们回到家族,用招惹了贾宝玉的名义,拿一个跟贾宝玉一争长短的职司。

    隐忍七年,咱们,也该露脸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等陛下归天?”

    “陛下归天后,哪里还有你我插足的地方?这几年,才是大周最美的,满是艳红的天呢。”

    百多匹骏马围拢着紫纱香车,朝着城外的方向飞奔而去。

    小石头驾驶马车,旁边袭人跟她小声说着话,而在车厢之内,宝玉手持青埂峰的透明小玉杯,慢慢饮着酒水。

    “遇见法道黎家的人了?”

    白南烟还在摆弄袭人教她的刺绣,很随意的问道。

    宝玉点了点头,笑道:“打从进城开始,我和乐阳申就感觉到有人窥视,就是找不到人。弄个黑心商人倒是爽快,把窥视的家伙勾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怎么不问我?”

    “问你的话,你肯定查出来的时候顺手杀掉,我现在需要的是被人怕,不是被人恨。”

    宝玉指了指窗外,笑道:“百多个当官的秀才啊,举人大考后,这就是百多个在朝的举人,要是都谋了空缺,单论地盘我比贾府还大,所以要招人怕,不能招人恨。嗯,你懂得其中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白南烟当然懂得。

    招人怕,那就能弄更多空缺,可是招人恨了,就要受到更大的阻力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白南烟眼波如水,清澈却有点寒冷,道:“你确定阻力会小?黎家,你知道黎家是哪种家族吗?”

    “不是法道儒家里面的豪门?”

    “是豪门,没错,不过贾政,嗯,伯父,”

    白南烟脸颊微红,低头道:“伯父可能没告诉你,法道儒家里面,可是有很大的区别。”

    不等宝玉询问,白南烟就仔细说道:“一般自称法道文人的,其实不被真正的法道儒家承认。真正的法道儒家,从头到尾最纯粹的,只有八大家。

    南宫、东方、西门、雪、雷、风、黎、穆,这八个大姓的老祖宗,都是那一位的亲传弟子,也只有这八大家族,才算是真正的法道儒家。”

    闻言,宝玉点了点头,笑道:“挺厉害的。”

    是啊,挺厉害的,想起黎清的吟哦,宝玉就想赞叹一声。

    “天地无穷极,阴阳转相因。

    人居一世间,忽若风飞尘。”

    这是曹植的《薤(xie)露行》中开头的两句话。

    ‘阴阳无穷极,阴阳转相因’,区区十个字就揭示了宇宙的浩大无边和阴阳寒暑相更替的无穷无尽;

    而第二句,‘人居一世间,忽若风吹尘’,猛然折转,吟哦出了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促,如同微尘般一瞬即逝。

    要使用出这两句的出口成章,不仅需要对《薤露行》的深刻理解,还需要很高的才气质量。宝玉觉得

    起码出过两篇以上的煊赫诗词,才能用这两句的出口成章。

    两篇煊赫,一般的文人做不出来。

    可是,

    这黎家的区区第六子,很随意的就吟哦出口,远远超过了他见过的大部分文人。

    “黎家么,只是法道八大家里面垫底的呢。无泪前辈,你还真给我留下了好些个不好招惹的人物啊……”

    宝玉轻轻叹着,嘴角却撇出一丝笑。

    白南烟说的那一位,十有**,就是姬无泪了。

    宝玉还乡,是一件很大的事情。

    按理说,贾府应该在别离桥头隆重迎接,一路红毯铺地,直接铺到贾府的三间兽头大门。

    但是梦坡斋中,此时却乱成了一团。

    江流推开窗户看了下天色,焦急道:“老爷,昨个就知道宝二爷到了江州,看时辰差不多就要到了,咱们得去迎接才是。”

    “屁话!”

    贾政甩着袖子,怒道:“哪有老子迎接儿子的道理!”

    “可是宝二爷是衣锦还乡,不只是当了官,还弄出煤烟香墨承了陛下恩宠,再者…..老爷啊,您可是官升一品,现在是正三品的佥事指挥使了,这也是托宝二爷的福。”

    贾代儒双手拢着袖口,在旁边闷闷的道:“还有免死金牌,有这东西,咱们府上再没落,起码不会落个灭门,这可是保根底的物件。”

    闻言,贾政竖起来眼睛,恨恨的道:“好啊,你们这是逼宫来了,以后认那冤家当老爷吧,我可当不起你们的老爷!”

    江流和贾代儒哭着脸对视了一眼。

    就见贾政气呼呼的往大椅上一坐,怒道:“不去!就在这里等!等那小子回来了,还是要跟他亲爹见礼!”

    贾政一边说着,一边把江流和贾代儒撵了出去。

    只是,

    等梦坡斋的大门啪嗒关上,贾政就迫不及待的推开一侧的窗户,对着别离桥的方向远远眺望。

    “好孩子,有出息。”

    “我贾政有子如此……”

    鼻子酸了一下,贾政抬起袖子,遮挡着揉了揉发红的眼眶。

    新月如钩,中都城内一片寂静,只有更夫梆子的声响。

    可是在别离桥上,却是灯山烛海,数不清的女眷、家人、奴才翘首看着,只想让脖子伸长一点,能够早点看见归来的马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