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高维投影(七)-《对恶神发起华丽叛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人类的大脑发育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    从这个角度来讲,没有人生而知之。

    从认知学派的理论来讲,一个人首先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,前运算阶段,具体运算阶段,才能够进入正常成年人类所在的“形式运算阶段”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,站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,现在的艾伦甚至还尚处在“具体运算阶段”。这点,就连艾伦自己也知道。不过说来也奇怪,艾伦却能够毫无障碍的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。至少在他七岁以后理解起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也因此,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。

    所以,具体汉弗莱爵士是怎么讲的“睡前故事”,

    艾伦倒是已经记不清了。

    不过,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,但是艾伦仍然记得其中的最主要的一句话:

    “房间里的海苔,自认为自己在探索这个世界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他们却连眼睛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是啊。

    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,

    不仅仅没有眼睛,而是更加彻彻底底的没有整个视觉系统。

    没有眼睛,无法吸收视觉信息;

    没有耳朵,无法接受听觉信息。

    甚至也没有大脑,甚至也没有肌肉。

    没有大脑用来思考,没有肌肉用来移动。

    所以,甚至连这个问题也不会被问出来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长大了一点之后,

    艾伦反思汉弗莱爵士给他讲的“海苔的故事”。

    却有了一点全新的体会。

    在两千年以前,庄子曾经提出过同样的问题:

    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

    在现代互联网上,这个问题被进一步讨论,假托孔子之口,变成了一个“三季人”问题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朝,子贡事洒扫,客至,问曰:“夫子乎?”曰:“何劳先生?”曰:“问时也。”子贡见之曰:“知也。”客曰:“年之季其几也?”笑答:“四季也。”客曰:“三季。”遂讨论不止,过午未休。子闻声而出,子贡问之,夫子初不答,察然后言:“三季也。”客乐而乐也,笑辞夫子。子贡问时,子曰:“四季也。”子贡异色。子曰:“此时非彼时,客碧服苍颜,田间蚱尔,生于春而亡于秋,何见冬也?子与之论时,三日不绝也。”子贡以为然。——《子贡问时》

    在孔子的时代,“季”这个字却并没有“季节”的意思。而是表示顺序,如“伯仲叔季”。

    也因此,这篇文章应是后人伪作。

    不过,这篇文章是不是记载孔子的,其实也并不那么重要。在后现代,“孔子说过”与“老子说过”也没有太大的本质上的区别。都是被解构的符号。艾伦认为,这里最重要的东西在于“三季人”问题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有的生物只能存在三个季节。在他的生命之中,整个世界也只有三个季节。那么,这个世界有三个季节还是四个季节真的重要吗?

    这正体现了庄子《逍遥游》之中的观点。

    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

    早上出生的菌类(现代也可以理解成生命周期更短的细菌),永远不会知道夜晚究竟是什么样子。

    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,因而不知春天与秋天。

    百度百科之中说:这比喻“见识短浅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