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与其说朱棣是皇帝,不如说他更像个太上皇。 他现在和朱高炽相处的模式,有点像乾隆和嘉庆,但又不甚相同。 嘉庆那就是个纯傀儡,别说是议政、提拔、简用官员,召集官员开个会都得被乾隆开大会痛斥。 咋,你小子开会想干啥?你爹还活着呢! 这玉玺又大又方,好看不? 瞅瞅可以,敢碰?剁了你的爪子! 但朱棣完全不一样,放任朱高炽去干他常务副皇帝的活去,只要不过分,都由他处置。 而朱高炽也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,对于老爹任用的官员一个不动,只要做到善用即可。 而且这套班子是朱棣和苏谨一起拟定下来的,用起来十分顺手,也没动的必要。 除非朱棣百年之后,他才需要适时调整人选,重新任用。 如今内阁官员的数量远超前世,但权力却又小了很多,只有拟策权,没有决议权。 所有结果最后只有到了朱棣手上,才能做出决定。 朱老四自问没他爹那么大的精力,日夜批改奏疏,但劳累一下自己的傻胖儿子,还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。 “回父皇,今日主要是议一议司天监所奏,关于河南、山东及黄河流域可能遭灾的事情。” “嗯”,朱棣点点头:“新渠不是已经开始修建了吗,何时完工?” “工部上奏,尚需年余。” 朱棣有些不满:“年余?郑赐是干什么吃的?” “回父皇,此事怪不得郑尚书,工部大部工匠、财银调往西域、乌斯藏修建铁路,新渠难免受到影响。” 闻言朱棣也不再多说。 新渠是苏谨当年提出的奏议,就是要解决涝时分流、旱时蓄水的问题,保证农田少为天灾所毁,也能大大减少流民、灾民。 不过并没有严格规定工期,因为类似于这样的人工渠,很多地方都在建,户部和工部的压力也很大。 朱棣的性子有些急躁,虽然明知道短时间内完不成,可是总想着迅速解决内忧,才好腾出手处置外患。 说白了,还是想跑。 “下道旨意给你周王叔,朕会提前给开封常平仓备足粮食,一旦出现灾情,命他手执天子剑济赈灾民,代天子行事,可行便宜之权。” 第(1/3)页